找到相关内容470篇,用时1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普世价值

    为重,这也是民主与专制的张力。  如果割裂了这种张力,就会得到荒唐的结论。 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:佛教的普世价值。  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人认为:佛教就是烧烧香,拜拜佛,比基督教俗多了。  这中国佛教衰落后,给人带来的印象。那什么真正的佛教?先看看诸佛偈:  恶莫做  众善奉行  自净其意  佛教  许多人已经不知道,从阿育王到迄今300年前,佛教基本上一直世界上的第一大宗教。佛教在宗教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0352763.html
  • 从《佛遗教经》看佛教对待风水和易算的态度

    律藏的戒律精神而本着随方毗尼的原则(毗尼随方的原则便是清净)加以适当的变革,于是形成了古代中国佛教丛林所实行的通用戒律制度。所以:   恶莫做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。   附:大藏经里的占星...从《佛遗教经》看佛教对待风水和易算的态度  李守力  “不得贩卖贸易,安置田宅,畜养人民奴卑畜生,一切种植及财宝,皆当远离,如避火坑。不得斩伐草木,垦土掘地。合和汤药,占相吉凶,仰观星宿,推步盈虚...

    李守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156665.html
  • 放下烦恼提起菩提的布袋和尚

    ,提起“有”——俗谛,空有圆融,真俗不二,所谓“中道第一义谛”也。非言语所能说出,故不言语也。夫之谓“佛法大意”。(诸恶莫作——放下;众善奉行——提起;自净其意——不著相——佛教)  布袋...迟缓。经常露出一个大肚皮,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。说起话来,则嬉笑怒骂,庄谐并出,人莫测其所以。平日随遇而安,寝卧居住没有定处。经常拿著一个木杖,背著一个布袋。凡一身所需的物品,尽贮藏于袋中。不论大街...

    熊 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2164374.html
  • 加强寺庙管理与创建和谐社会

    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。”这我们佛教的宗旨。这一宗旨的全部内容都是在规范我们的行为。我们无论在何时,处何地,待何人,对何物都要树立佛教的形象。对待一切众生都应该恭敬。至诚。平等。把一切众生...和谐了。众生心灵健康。社会才能和谐。因此。佛教能够转化人的心态。降伏贪嗔痴,增长善根。有些众生的恶习气严重。难调难服。怎么办?寺庙净化人们心灵的摇篮。人们来到如法的道场,多少都会得到受益。再经过和...

    释迦光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4667152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(二)

    在这方面的统一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。 从伦理学层面看,佛教基于三世因果的业力论所提出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。”的“七佛通戒偈”,具有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。科学从事物普遍联系中...从心理学层面看,佛学可以说就是一门最古老的“心学”,佛陀即以疗治众生心病的大医王为己任。以“如实知见”的智慧来“自知其心、自净其意”佛教极为殊胜之处。此点在佛教“唯识学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佛陀...

    释悲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70874206.html
  • 月明百步沙

    终身对善念的执著,以操守为重,厚德载物,自利利人,正如佛教教义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”。   无风的日子,涛声就是你与自然,与历史,与未来的对话,披一身白色的月光回到你的温馨梦境。...远处便是百步沙,一个月光下的琉璃世界。   夜色中的百步沙人间真正的清净之地。仿佛经过一天碧水白浪的荡涤,洗去了白天固有的那种喧哗,那种浮嚣,那种艳丽,那种俗气,从红尘滚滚的娑婆世界回到了澄澈之境。...

    周开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70293603.html
  • 共建和谐世界 发扬佛陀精神——和谐社会需以佛教道德理论为中心

    经典,就是实践的指南,法句经有讲;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、佛教高度地概括了、佛教道德的总体精神,佛教道德的理念,达至人类臻于至善为目的,须知;道德的力量,对国家发展,社会和谐、人民...的理论来筑起一道防范的堤坝,所谓防患于未然、这条理性的堤坝,可以通过佛教的五戒十善来巩固,其独具特色的道德实践、既可调节人类外在的行为,更重要的,在于纠正人心,纳人类于人生正轨,使其知因识果、止恶向...

    绍根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32094517.html
  • 人生的真正价值

    的呢?经典里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”。这佛法的总纲。   诸恶莫作,就是一切会伤害其他人和其他众生的事情,我们不能去做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就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伤害,...其意”的修行断除苦因,息灭烦恼。  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这三句话“佛教”。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都教这三句话。学习和实践这三句话就是学佛修行。在六道众生里,天道众生太享福太快乐,他们...

    衍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5855182.html
  • 佛教道德及其现实意义

    基本道德规范  (一) 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佛教著名的“七佛通戒偈”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佛教。”此偈在教内教外均广为流传,可视为佛教道德的基本精神和核心准则。(增一阿含经,序品)对此进一步阐释,“诸恶莫作,戒具之禁,清白主行;众善奉行,心意清净;自净其意,除邪颠倒;佛教,去愚惑想。”笔者认为,该偈从内容上来讲可理解为世俗和超世俗两个层次。首先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属...

    翟艳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4160933.html
  • 论“戒’的蕴涵

    作用下的思想的方法,对之加以戒的规定,名日“思戒”。因此,戒不只是“诸恶莫作、象善奉行”的问题,它还包含着以“自净其惫”为出发点的“佛教”的问题。有人说:“古谓诸恶莫作戒学,家善奉行慧学,自净...明确,“诸恶莫作、家善奉行、佛教”此十六字戒的大意,也是佛教的主眼。它来自释伽世尊亲口说法,这是有佛史可依的,故有或曰:  (一)诸恶莫作(去恶)  (二)家善奉行(行善)佛教  (三)自净...

    本 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165730.html